上課要抄筆記嗎?  從被動到主動,翻轉數學課堂筆記的新思維

記得我高一的時候,國文老師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資深老師,講話很溫柔,人也很善良。

但是每次上課時,總是在黑板寫一大堆補充資料要我們抄,某些表格真的整理得還不錯,比如唐宋八大家比較之類的,所以大家也都乖乖抄筆記。

有一次是連續兩節國文,中間下課休息的時候,值日生上去擦黑板,他發現老師的講義沒帶回辦公室,放在講桌上。

好奇打開一看,是一本參考書,我印象中是書皮是綠色的,作者我忘了,同學紛紛圍過來,開始七嘴八舌討論起來:

「什麼嘛!我還以為是老師自己整理的,原來也是抄外面的參考書」

「對呀!!不如影印給我們就好!」

「我不抄了!我等一下下課就去買這本參考書」

「ㄟ!把它藏起來,看他等一下怎麼上課」

於是,小老師把參考書藏在講桌底下,上課後沒多久老師進教室發現參考書不見了。

她!!! 她………居然哭了 ><

大家嚇死了,連忙拿出參考書,並且跟老師道歉。但是,大家慫恿國文小老師跟老師溝通,是否影印給我們,這樣大家就不用抄了。

老師說:「這樣違反著作權,不行! 還是要抄!!」

於是………

放學後大家都去買這本參考書,之後每次國文課,大家桌上都綠油油一片,彷彿這才是我們的「課本」。

講這段故事,是要告訴大家,如果黑板的筆記是現成講義有的資料,那就不要浪費自己的生命去抄它,這只是把本來就有的文字抄到另一張紙上而已。

大家都有過這個經驗:顧著抄筆記,就會來不及聽,聽了又來不及抄筆記,對吧?! 那該怎麼辦呢?

以數學的解題來說,我的建議是先聽老師講解(先不急著抄),有聽不懂的馬上發問,等老師說到某個步驟,我認為接下來都沒問題時,我就會開始抄。(比如已經列完式子,只剩下解方程式的X而已)

這時候也不需要完全照抄,筆記要放在以下4個重點:

1.解題關鍵點

2.邏輯轉換的地方

3.覺得自己可能會遺漏的重點/步驟(比如指數函數必須恆正,有哪些不合情況..等等)

4.圖表的整理

有些同學喜歡抄的跟老師黑板板書一模一樣,甚至連斷行,粉筆顏色都跟老師一樣,並以此為樂,不是說這樣不好,但是通常這類型的學生會花多數時間「抄」,而非理解內容,最後回家看著「美輪美奐」的筆記發呆。

我曾經這樣形容: 真正好的筆記,是你掉在地上被別人撿走,他也看不懂你在寫什麼

所以請做出只有你自己看得懂,能快速掌握你自己不熟或是要提醒自己的筆記吧!!

再分享另一個小故事,我大一第一堂上微積分的時候,旁邊做了一位很可愛的女同學,我跟他說,你們女生字比較漂亮,不然這樣,你負責抄筆記,我聽課,下課之後,我到麥當勞教你,然後你筆記借我影印,好嗎?!

她一口答應,之後我固定星期一、四晚上在麥當勞做微積分教學,

然後………

就沒有然後了!

(跟想聽接下來偶像劇情節的同學抱歉 哈)

但是,相互合作筆記,似乎也不錯呢!!聽考上醫學院的學生說,原文書的內容艱深而且是英文,所以會與學長姐以及同學合作筆記,他們稱為「共筆」,共筆的編寫是幾乎每個醫學生都會做的事,大家也不仿試試看!

總結來說,筆記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課堂上所學的內容。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字不差地抄下老師的板書,而是應該透過筆記來進行內容的整理和協助思考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